主页 > 个人求职 > 内容

苗绣扶贫车间负责人杨文丽正和绣娘们埋头工作

文章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23-10-27 17:11    阅读次数:     

  貴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鄉化屋村易地扶貧搬家安頓點坐落於筍子巖下。順著彎曲的公路驅車前往,當一排排規整的白色小樓映入眼簾時,就已抵達目的地。楊文麗的苗繡刺繡扶貧車間位於小白樓前的廣場上,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抵達時,身著苗族便裝的她和幾名繡娘正坐在車間裏埋頭作業。
  
  返鄉逐夢:苗繡帶來好日子楊文麗是黔西市一名土生土長的苗族姑娘。從小時候起,她的衣服都是媽媽親手製造、繡好的。「在苗寨日子,繡花是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手工,是每個女孩子必備的技能。」楊文麗從小潛移默化,自小就喜歡鉆研苗繡,練就了一手苗繡好技藝。
  
  高中畢業後,為了減輕家裏的擔負,楊文麗沒有上大學,而是外出到濱海城市進廠務工。楊文麗說:「盡管在外務工掙得多,但心裏總是想著刺繡這件事。」
  
  一次偶然的機會,楊文麗進到一家繡花廠作業。第一次觸摸機器繡花,楊文麗被震撼了:「手工刺繡盡管精美,但耗時多、產值還不高,機繡可以補償這些不足,還可以繡各種把戲。」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楊文麗熟練掌握了繡花機的操作。與老公商議後,兩人籌錢購置了一臺二手刺繡機,返鄉創業。
  
  回鄉後,楊文麗先是開辦了家庭小作坊,跑遍了相鄰縣城、城鎮找訂單,並趕集擺攤售賣產品。2019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和協助下,楊文麗和老公在化屋村成立了黔西市文麗蠟染刺繡有限公司。
  
  楊文麗說:「咱們回鄉創業,不只想要掙錢過好小日子,還想經過刺繡來協助更多像我一樣的婦女工作,想讓咱們這兒的小孩不再當留守兒童。」為此,楊文麗一邊免費為繡娘們培訓刺繡技術、繡花機操作,一邊向外接單,保證大家有活兒可幹、有收入可拿。
  
  感念黨恩:苗繡成為熱銷品2021年春節前夕,總書記走進化屋苗繡扶貧車間,了解發展特征苗繡工業、傳承民族傳統文明等狀況。當時,苗繡扶貧車間負責人楊文麗正和繡娘們埋頭作業。
  
  回想起那天的情形,楊文麗仍然激動不已:「總書記特別親切,問了咱們一些家常。我向總書記介紹了扶貧車間的狀況。看到咱們的產品後,總書記說,『民族的就是國際的。特征苗繡既傳統又時髦,既是文明又是工業。』總書記的話給我帶來極大的鼓動,我覺得自己必須要把苗繡這個工業做好,真正協助這兒的老百姓工作。」
  
  一時間,苗繡引起了極大註重,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紛至沓來,苗繡訂單目不暇接。
  
  「苗繡一下成為最火商品,許多曩昔不樂意幹苗繡這門活計的年輕人紛繁返鄉,開端註重自己家園的苗繡文明,並從頭『吃』起了手工飯。」楊文麗心懷感謝地說,「總書記的關心關愛讓大家越來越註重苗繡,年輕人越來越樂意傳承這門技藝。」
  
  創新求變:苗繡煥發新魅力總書記說的「傳統與時髦」一直在楊文麗腦海裏回響。這幾年,為了改善創新,把苗繡這門傳統技藝與時髦奇妙結合,她不斷外出學習、討教老師,測驗創新。
  
  思路一變天地寬,總書記的諄諄囑托徹底打開了楊文麗的發展思路。從繡片到服裝、從單一加工到私家訂製,楊文麗一直在規劃上下功夫。除了精心打磨傳統的純手工刺繡精品,她一直在規劃上求新,並結合市場需求推出一些精巧、平價的苗繡產品,不斷拓展產品出售面。
  
  2021年6月,楊文麗組建了苗繡規劃團隊,將傳統與時髦奇妙融合,不再局限於生產民族服飾,而是把刺繡蠟染融入抱枕、鑰匙扣、襯衣、T恤等各類文創產品中。一起,楊文麗還積極探索線上出售,在直播平臺專門開設了文創直播間,使用線上線下同步出售的方式,真正讓藏在「深閨」的苗繡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國際。
  
  現在,楊文麗不只擴建了1600平方米的苗繡車間新廠,還帶動了一批返鄉創業的繡娘。苗繡成為這個山鄉小村裏最有生命力的工業。「未來我期望培育出更多優異的繡娘,更期望有一天,咱們的苗繡作品在巴黎時裝周進行展現,讓刺繡蠟染這樣的苗族傳統文明成為國際藝術。」楊文麗說。
 

同江就业信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6 www.tjggjyxxw.org.cn 网站地图 © All Rights Reserve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