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职业规划 > 内容残联阳光家园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来到他家上门服务文章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23-10-18 15:33 阅读次数:
「您的每一次消費,都將為殘疾朋友添加一份希望!」走進位於清鎮市塔峰路廟兒山小區的清鎮怡心居家托養服務中心,在門口的右手邊就能看見這樣一句標語,標語下方的展示櫃裏擺放著一些手藝製品,有人需要可在購買時獻上一份愛心。
![]()
毛線拖鞋、藤編籃子、手藝擺件……本來,這些手藝製品均出自在這裏經過輔助性作業完成作業的重度殘疾人朋友之手。除此之外,清鎮怡心居家托養服務中心輔助性作業組織還為他們接下一些訂單,手藝加工電子元件、祭祀紙品等,經過計件獲得收入。
![]()
中秋國慶假日剛剛過去,52歲的向先倫早早來到服務中心,開端加工電子元件。
「就是在一個圓環上面纏上銅線,按照廠家的要求做合格了,就能按規格計件收加工費,有5毛錢一個的,2毛的、1毛5分的,還有5分錢一個的。」向先倫說,他正在做5分錢一個的,爭奪每天做1000個,勞逸結合的情況下,每個月就能有1000元以上的收入。
向先倫家住清鎮市站街鎮高樂村,32歲時在高空作業時不慎從電線桿上掉落,腰椎受損嚴峻,一家人花光了積蓄和工傷補助治療也沒能使他的雙腿恢復功用。向先倫一度墮入低沈,在各項助殘方針的支撐下在家中渾渾噩噩過了一段艱難的時日。
直到清鎮怡心居家托養服務中心的作業人員借著當地殘聯「陽光家園」殘疾人居家托養服務來到他家上門服務,開導他,向先倫才漸漸打開心扉,走進這個殘疾人朋友集合的當地,與人交往,並漸漸地經過量力而行的勞動補助家用。
在服務中心一間十來平米的小房間裏,向先倫還有十幾位夥伴也正在加工著電子元件。他們能靠自己的雙手賺錢,再也不怕別人投來異樣的眼光,有了自己的圈子,日子有了希望。因兒時患小兒麻痹癥而多年無法行走的李三妹說,「我現在真的是個有用的人了,每個月都能拿薪酬,黨和政府對殘疾人的方針真好!」
清鎮怡心居家托養服務中心建立於2018年4月,創辦人王敏6歲時因交通事故失去右小腿,自強不息的她經過不懈努力考入醫學院學習臨床醫學,大學畢業後順利進入清鎮一家私立醫院作業,憑仗超卓的能力,王敏很快成為醫院的事務能手。
福不雙至,禍不單行。2013年,王敏再次遭受打擊,因摔倒,右大腿粉碎性骨折,無力上下樓的王敏從醫院辭職。在當地殘聯和相關部分的幫助下,2015年王敏再次作業,在清鎮市法院擔任輔警,成了一名檔案管理員。
2018年,對殘疾人感同身受的王敏自籌資金建立清鎮市怡心殘疾人居家托養服務中心,開端了報答社會之旅。中心從承接殘聯的「陽光家園」殘疾人居家托養服務開端,如今事務已經拓展到居家托養服務、輔助性作業、掃盲、文體活動展開等項目。
在為殘疾人上門服務的過程中,王敏發現,很多重度貧窮殘疾朋友由於自身原因不能出門求職,但又很需要一份作業減輕家庭負擔,於是中心在2020年展開了輔助性作業。
開始,為了給重度殘疾朋友找到適合的手藝,王敏奔走在各商場廠家,帶領他們做過手藝藝品、假發、祭祀紙品,最終找到了最適合他們做的電子元件。
輔助性作業展開以來,中心累計為30名重度殘疾朋友供給了作業機會,月平均薪酬為1500至2000元。輔助性作業不只添加了重度殘疾朋友的作業機會,還讓他們走出了家門,回歸了社會,完成了自我價值。
重度殘疾人作業一直是難題,為此,我省經過培養扶持輔助性作業組織,讓更多的殘疾人完成作業、融入社會、體現價值。截至目前,全省42個輔助性作業組織共組織349名作業困難的智力、精力和重度肢體殘疾人作業。
為穩固拓展輔助性作業組織培養扶持效果,今年,我省持續以托養組織、精力病院、日間照顧組織、職業恢復組織、社會企業等為主陣地,力爭全省新增至少20個殘疾人輔助性作業組織,促進最困難殘疾人從事勞動和融入社會。
|